七年间,五十多次化疗像一把钝刀,一点点削去陈大哥身上的血肉 —— 当他瘦得只剩一把骨头,连站立都成奢望时,这场与胃癌的拉锯战,究竟是在为生命抢时间,还是让每一天都浸在煎熬里?今天,我们就来讲讲山东这位汉子真实的抗癌路。
故事要从 2018 年的春天说起。48 岁的陈大哥那时总觉得肚子又胀又痛,这股难受劲儿缠了他半年。直到当年 6 月,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胃镜镜头下,胃里那个巨大的溃疡像块阴云,病理报告上 "低分化腺癌" 五个字,瞬间压垮了一家人的平静。他们马不停蹄赶到山东省立医院,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救命。
6 月 22 日,腹腔镜下的远端胃切除术划开了希望的口子,但术后病理却给了更沉重的一击:癌细胞已钻进胃壁周围的脂肪,淋巴结里更是布满了转移的病灶。医生递来的化疗方案像张战书 —— 紫杉醇、奥沙利铂、亚叶酸钙、氟尿嘧啶四路 "大军" 齐上阵,12 次化疗,陈大哥咬着牙扛了下来。
展开剩余69%可癌细胞没打算善罢甘休。2021 年 4 月,当地医院的 CT 片上,胰腺后方的阴影像颗定时炸弹,提示着淋巴结转移。回到省立医院再查,双肺的多发结节、左侧腋窝的肿大淋巴结,都在宣告:战事升级了。又是化疗,哪怕药物过敏、胃肠翻江倒海,他还是硬撑着做完 6 次。
同年 8 月,复查显示腹腔淋巴结缩小了些,但医生依旧建议继续化疗时,陈大哥第一次摇了头。他选了当地的中药,想换条缓一点的路走。
安稳日子没过多久,2022 年 10 月,下腹部的疼痛开始蔓延,后来连阴囊都跟着遭殃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彩超里,双侧睾丸鞘膜腔积液、腹腔积液像在身体里积起的水洼。2023 年 2 月,CT 片上的景象更糟:胰腺周围的转移淋巴结像疯长的野草,密密麻麻多了不少。"左侧肾双 J 管置入术" 成了权宜之计,术后 8 个周期的化疗勉强稳住局面,出院时,替吉奥胶囊成了随身携带的 "武器"。
可病情像匹脱缰的野马。2023 年 12 月,复查提示进展,陈大哥再次入院。肾功能异常让他不得不先做 "肾盂置管引流术",之后又是 8 次化疗。不到半年,2024 年 5 月的复查单再次判了 "进展",试验用药没能留住希望,反复的腹痛让他不得不退出试验组。7 月接着化疗 3 次,9 月 6 日的复查依旧是 "腹腔淋巴结转移,病情进展"。
从这时起,陈大哥记不清自己到底化疗了多少次。"没数了…… 至少得有 50 多次了……" 家属在一旁轻声补充,语气里藏着数不清的奔波与疲惫。
直到 2025 年 7 月 3 日,陈大哥结束化疗出院。此时的他瘦得只剩骨架,基本没法走路,只能靠软流食维持生命。医生那句 "只剩 1-2 个月的时间",像块冰砸在家人心上。
七年的坚持,怎么甘心就这样放弃?"我有个朋友,在郑州喝中药,现在身体好得很,你们也去试试!" 在这位王女士的推荐下,家人推着轮椅,把虚弱的陈大哥送到了郑州袁希福老中医的诊室。
7 月 24 日,诊室的门被推开时,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轮椅上的身影上 —— 陈大哥瘫坐着,枯瘦的手腕搭在扶手上,像一截被风吹干的树枝,脸色蜡黄得像旧纸,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。正在给其他患者把脉的袁老闻声立刻起身,先看了看他的舌苔,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:"舌无苔,胃气大亏啊……"
搭脉,问饮食,询症状,和家属商量治疗方案时,袁老的话实在又恳切:"这个阶段,咱们先别想着消肿瘤了。首要的是减轻痛苦,让他能多舒服一天是一天,把身体底子扶起来,才有底气撑下去……" 家属连连点头,眼里重新燃起一点微光。
这让人忍不住想:这样的治疗,到底是在延长生命,还是在拉长痛苦?抗癌本就没有标准答案,有人能扛住化疗的苦,有人就得拐个弯找别的路。
如果你想知道陈大哥后续的治疗情况,想看看这场抗癌战里还能开出怎样的花,可以关注我。那些真实的点滴,温暖的瞬间,我会第一时间讲给你听。
发布于:河南省爱配资-爱配资官网-南京股票配资-正规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